2010年4月28日星期三

模擬引文

不知道你有沒有吃過街頭小食呢?
如有,最感興趣的又是那一種呢?
其實街頭小食在60年代時已經開始盛行.
以前的小食大多數分為煎炒煮炸,
口味不多,材料也很簡單.
當然,那時候的香港不富裕.
然而價錢也較為便宜,環境衛生也有待改善.
對比起現在的街頭小食,其實已經改變很多.
例如經過金融風暴,價錢開始變得比以前昂貴.
也隨著有遊客來港的影響,
口味增多,做法也變得多元化.

街頭小食是香港獨有的風味,
但是除著大家講求的環生,
和環保問題,大家認為街頭小食還會保留嗎?

除了探究街頭小食的以前今後,
我組還想知,其實街頭小食的生意難做.
有甚麼推使店主經營下去呢?
是因為想看見食客吃過小食的一笑.
還是因為學歷不足而無奈繼續經營呢?

資料3.1‧ Photo story

香港有「美食天堂」之稱,街頭小在各色各樣的街頭小吃中,砵仔榚和臭豆腐的名氣亦不少,排列在香港50樣經典小吃之呢!

砵仔榚最大特別地方就是以瓦砵頭盛載,可惜現在用瓦砵頭來盛載的食店早已絕跡。砵仔榚還有一個吸引之處就是「暖、滑、香、爽」。雖然砵仔榚細小,可是吸引了無數食客的心。

而臭豆腐亦不相伯仲,它素有「臭名遠播」的讚美,本來是浙江紹興的傳統小食,在上海一帶處處可見。臭豆腐之所以奇臭無比,全靠把厚豆腐連「臭滷」(發酵液)及水分,放入密不透氣的容器內發酵而成。

以下是我們組最近外出的相片:

[ 時間:2-4-2010/24-4-2010

地點:旺角

人物:全組 :)

拍攝:luk ka wing +Leung Nga Yuen

整理:Leung Nga Yuen ]

資料2.1 ‧對比(用料)

缽仔糕

(舊) 黃糖、粘米粉
(現)白砂糖、冰糖、蔗糖、黃糖、粘米粉


可以反映出以前既人無甘多要求及口味,現時的人大多都口味多端,所以缽仔糕文化也要隨年代而有更多的發展,由只是黃糖的缽仔糕變成有白砂糖、冰糖等既材料製成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臭豆腐


臭豆腐其實是一種發酵製品,把原本無色無味的豆腐,讓他自然的發酵,臺灣常見的浸泡液,就是把較老部份的莧菜,浸泡在洗米水中,再加入腐壞的蛋食鹽死魚,放在常溫下,讓他吸收那特殊的氣味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資料來源:
臭豆腐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8%87%AD%E8%B1%86%E8%85%90#.E8.A3.BD.E4.BD.9C.E9.81.8E.E7.A8.8B


(by: Li Shek Shing )

資料2.2 ‧對比(口味)

口味

(A)臭豆腐

其實不管舊時或現在,臭豆腐本身的味道亦是相近。都是外脆內嫩,酥脆多汁。味道又醇美又濃,還會有陣陣豆香味。

到了現在,臭豆腐本身的味道沒變,但就配上多種醬汁,無形中增加了臭豆腐的口味。例如:辣椒醬、甜醬、咖哩醬、豆豉醬,甚至有特製的醬汁出現。在我們的訪問當中,亦有店主表示希望利用新口味吸引食客。但到底食客喜歡新口味或舊口味呢?...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(B)砵仔糕

舊:八九十年代,只有1、2種的口味;白糖(椰汁)、黃糖
現:啤梨味、香芋味、芒果味、綠茶味、南瓜味


八九十年代砵仔糕己經很受歡迎,有白糖、黃糖這兩種口味。之後為吸引更多食客,開始增加了五花八門的口味。因此啤梨味、香芋味、芒果味、綠茶味、南瓜味等等的砵仔糕相繼出現了。
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資料來源:
缽仔糕 - 香港新聞網 - 樹仁新傳系學生實習習作
http://hknews.hksyu.edu/index.php/%E7%BC%BD%E4%BB%94%E7%B3%95
砵仔糕 - Mars_Victims Blog - Mars_Victims - Yahoo! BLOG
http://hk.myblog.yahoo.com/mars_victims/article?mid=5980




(by: Leung Nga Yuen )

資料2.3 ‧對比(做法)

砵仔糕:

傳統的砵仔糕是以台山的瓦砵仔製作的一種糯米糕點,現在在香港街頭所見的大多是用小瓷碗製作,呈半圓形,用足籤串著,吃起來爽口滑溜,別具老式香港小食情懷。


1.洗淨紅豆,紅豆略洗後煮至軟身。

2.用清水煮溶糖,待凍備用。

3.將已凍之糖水加入粘米粉中攪成稀漿。

4.煮滾餘下之清水,慢慢撞入稀漿中攪勻,邊倒邊攪。

5.然後倒入小碗中,再加入適量紅豆。

6. 放入蒸籠上,以猛火大滾水蒸20分鐘。 蒸熟後,即可食用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臭豆腐油炸:

這是普遍流傳於華人文化圈中的食用方式,
將臭豆腐切成小塊後,入油鍋油炸,
然後再加上醬油、蒜泥、泡菜。

@傳統製作臭豆腐之豆干,是將黃豆浸水後磨漿煮沸,分離豆漿與豆渣,在豆漿內加凝固劑,用布包成一個個糰再於人才形模中,壓成水份含量少的較 乾製品。


資料來源:
香港街頭小食製法 - 甜品食譜分享 - MYBEST 討論區
http://www.catcatforum.com/viewthread.php?tid=805832&extra=page=1&page=1
飲食篇 - Tags - Xanga Weblog
http://www.xanga.com/tags/%E9%A3%B2%E9%A3%9F%E7%AF%87/4/臭豆腐的烹調方法 - Yahoo!知識+
http://hk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7007031701739臭豆腐的製作過程是甚麼啊?是放了哪些材料嗎? - Yahoo!知識+
http://hk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7006032401408




(BY: Tsui Tsz Yat )

資料2.4 ‧對比(銷售方式 [服務])

以前的銷售方法是直接購買,
到所屬的店舖購買小食,
然後付出相應的金錢.

現在的銷售方法各有不同,
除了直接購買以外.
還可以利用電話熱線,
只要接駁到該店,
說出想要的小食,就可以送上門.

至於未來,我組提議可以用上網訂購,
因為現在互聯網方便,
假若可以上網訂購,
定能吸引更多的食客


好處:方便快捷,無需浪費時間.
壞處:因為有了電話和上網訂購,遺失了街頭小食的風味

(by luk ka wing )

資料2.5 ‧對比(價錢)

現在砵仔糕價錢:大約四元一個,十元三個
以前砵仔糕價錢:在四十多年前只要五仙就可買到了。

現在臭豆腐價錢:7元
以前臭豆腐價錢:6仙


資料來源:
CMS
http://www.cms.edu.hk/zoon_student/studentworks/chin/0708/p4/4B.htm
缽仔榚 (魔術師的伊謝爾倫日記)
http://magician__yang.mysinablog.com/index.php?op=ViewArticle&articleId=1409242
牛下最後十五天的臭豆腐 - 識飲識食 - Vwet 香港討論區
http://www.hkvwet.com/viewthread.php?tid=6631

(By cheung shing kin )